2024 美國華嚴思想研討會(Huayan Conference)— 學術上的里程碑

2024 美國華嚴思想研討會

(Huayan Conference)

— 學術上的里程碑

智慧功德藏。究竟菩提行
佛子善修學。成就無礙智

西元2019年8月底,在美國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ICAS) 進行美利堅大學 (AU)、美國華嚴蓮社 (ABLS)、華嚴專宗學院 (HYC) 三方合作會談,原訂於2020年9月起由美國華嚴蓮社與美利堅大學文理學院哲學與宗教學系合作舉辦國際性華嚴學術活動,因疫情延宕四年後,終於在2024年10月3、4日 (週四、週五) 於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以工作坊形式舉行首次華嚴研討會。

研討會主辦人 Jin Y. Park 教授

作為美國華嚴蓮社四十週年慶系列活動之一的首屆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3日 (週四)上午9點15分於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美利堅大學朴眞暎教授 (Dr. Jin Y. Park) 致歡迎詞並感謝 ABLS 贊助支持這場有意義的活動後正式展開。這次研討會分成6個場次,兩個場廳,共有1位主題演講人以及12位論文發表者,學者發表與綜合座談在美利堅大學Butler Boardroom進行,對全校師生開放的主題演講,在Letts Hall Formal Lounge舉行。

蓮社法師和主辦人 Jin Y. Park 教授合影

首日第一場有三位發表者,主持人是喬治城大學的Francisca Cho教授,第一位發表人為亞利桑那大學的Albert Welter教授發表〈吳越佛教中的華嚴 (907-978):基於雷峰塔與永明延壽著作的反思〉一文,本文聚焦於華嚴在吳越的角色,特別是通過永明延壽 (904-975) 的著作以及錢俶王 (948-978 在位) 在雷峰塔公開展示華嚴經的象徵性意義。第二位發表者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Eyal Aviv教授發表〈重新探討瑜伽行唯識學與華嚴宗在心識與實相問題上的辯論〉一文,本論文主張華嚴哲學的發展部分源於對唯識思想的回應。華嚴對唯識學的著名批評集中在其對空性教義的解釋,認為唯識忽視了眾生的相互連結和本具佛性,最後總結兩大宗派之間的辯論,帶來了創新的見解,豐富了東亞佛教思想和實踐。第三位發表者為史密斯學院Peter N. Gregory教授發表〈傳記作者所忽略的:重拾宗密的自傳〉一文,本文認為宗密的《大疏鈔》應該成為任何傳記研究的起點和依據。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仔細閱讀《大疏鈔》中的一段,該段描述了他對與禪師道圓「偶然」相遇的反應。

每位發表者的發表時間限定在20分鐘內,之後30分鐘的問答討論。第一位Welter教授提出了「嵌入式華嚴」(Embedded Huayan)這一概念,強調華嚴義理在諸多佛教教義及研究領域的深度融入和廣泛影響,並呼籲應對其重要性給予更多關注。該理念獲得與會多位學者的高度認同,「嵌入式華嚴」也成為後續多位學者在討論中頻繁引用的概念。

美國華嚴思想研討會在美利堅大學

第二場有三位發表人,主持人為喬治城大學的Brandon Dotson教授,第一位發表人是楊百翰大學Richard D. McBride II教授發表〈新羅華嚴文獻及其在日本的保存〉一文,文中揭示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雖然高麗大藏經保存了佛經和印度佛教文獻的最佳版本,但新羅佛教教義傳統的大部分遺產,包括華嚴學派的資料,卻保存在日本的寺院圖書館中。因此,我們現代學者不應假設歷史上所有佛教僧侶都能夠獲取大量佛教註釋文獻。第二位發表人是佛羅里達國際大學Steven Heine教授發表〈聞香:華嚴思想對道元禪法的影響〉一文,文中指出道元 (1200-1253) 將華嚴宗的核心思想與源自中國禪宗的元素結合在他的哲學中,例如「三界一心」,儘管他偶爾會對華嚴宗的學說方法提出異議。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道元在有關寺院衛生的著作中,廣泛引用了《華嚴經》的〈淨行品〉。第三位發表者是奧瑞岡大學Mark T. Unno教授發表〈親鸞、淨土真宗與華嚴宇宙:作為實現修行的法性自然〉,本文探討了親鸞及淨土真宗中實踐修行的更深層意義,並將其與法性自然(自然法爾)這一更廣泛的主題聯繫起來。在此考量中,還包括了三位相互影響的佛教人物:法然、明惠及親鸞。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Robert E. Buswell, Jr. 發表專題演講

第三場會議為本次研討會的專題演講,於Letts Hall Formal Lounge舉行,場內座無虛席,甚至臨時增設了座位。UCLA的Robert E. Buswell, Jr.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是〈韓國佛教中華嚴與禪的調和〉,教授特別在一開場向美國華嚴蓮社致意,感謝ABLS贊助這麼有意義的學術研討會。演講中教授引用知訥在《訣要》結尾中較少被閱讀的部分,來討論他如何認為華嚴的哲學見解能夠通過禪修得到最佳實踐。問答時間,現場許多美利堅大學的學生們提問熱烈互動踴躍,Buswell教授以清晰的分析和生動的公案深入淺出地解答,幫助學生們理解和參悟佛教義理。這場知識的饗宴大家都滿載而歸。

美利堅大學學生積極參與提問

10月4日 (週五) 研討會第二日,在論文正式發表開始之前,朴眞暎教授 (Dr. Jin Y. Park) 帶大家欣賞台北華嚴蓮社「傳統《華嚴經》AI運用文創演繹」成果發佈,與會者共同觀看華嚴多媒體文創團隊製作的MV:《華嚴舞台上》《善知識》《無邊智慧華嚴經》及《善財尋寶傳奇》,這些結合華嚴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視聽饗宴讓在場觀眾耳目一新。

華嚴蓮社文創作品展演

第四場有三位發表人,主持人是美利堅大學的Sooil Kim教授,第一位發表者是維吉尼亞大學的Dorothy C. Wong教授發表〈婆羅浮屠浮雕中善財童子參訪圖的大菩薩形象〉一文,本文探討《華嚴經入法界品》浮雕中的大菩薩形象,包括彌勒、文殊、普賢與觀音,分析他們的表現方式、與文本描述的關係,以及其藝術與圖像學來源,並與西藏、中國和日本的繪畫敘事進行比較。第二位發表者是堪薩斯大學的Maya Stiller教授發表〈華嚴宇宙的敘事願景:晚期朝鮮佛教寺院殿堂的空間敘事〉一文,通過分析現存的建築元素 – 彩繪壁畫和雕刻木器 – 以及繪畫題字、捐贈者記錄和文學文本,本文揭示了晚期朝鮮寺院殿堂如何作為多層次敘事的空間,與華嚴、淨土和禪宗主題產生共鳴。第三位發表者是美國華嚴蓮社講師釋天曉教授發表〈澄觀對正念的詮釋及其與臨床心理學的對話〉一文,本文指出澄觀對「正念」的闡發,是一個比迄今為止在心理學上所理解和應用的更豐富的概念。藉由開啟新的佛教視域,來引發與心理治療的進一步對話。佛教思想與心理治療的相似之處在於痛苦及其改善,透過對話而產生的任何可能的新療法(自我療癒或療癒他人),都可視為止息痛苦的善巧方便。

天曉法師代表美國華嚴蓮社參與論文發表

第五場有三位發表人,主持人是喬治城大學的Michelle C. Wang教授,第一位發表者是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Rongdao Lai教授發表〈體現經典:壽冶與他的華嚴修行〉一文,本文透過對跨國僧人壽冶(1908-2001)的研究,提出華嚴也是一種身體力行的修行。壽冶是江蘇人,他的生涯遍及中國、越南、香港和美國。他很少講經,但最為人銘記的是他對抄寫和誦讀《華嚴經》的虔誠奉獻。透過介紹較鮮為人知的中國佛教法師,作者的目的是突顯美國佛教形成過程中多方面的歷史。第二位發表者是聖尤拉夫學院的Sung Ha Yun教授發表〈韓國本土華嚴思想:少太山對韓國佛教中華嚴哲學與修行演變的貢獻〉一文,本文探討圓佛教創始人朴重彬(1891-1943),更廣為人知的名號為少太山,如何將他的思想發展成為獨特的韓國本土華嚴思想。作者主張,在圓佛教中,華嚴哲學不僅承襲了知訥的遺產,還推動了韓國本土華嚴傳統的進一步發展。第三位發表者是赫伯特和威廉史密斯學院的John W.M. Krummel教授發表〈西田幾多郎與華嚴〉一文,本文探討華嚴思想,特別是其四法界概念和因陀羅網喻,對京都學派創始人西田幾多郎思想的可能影響,或兩者之間的共鳴。

Jin Y. Park 教授主持圓桌討論

最後,進行第六場的綜合座談,由朴眞暎 (Dr. Jin Y. Park)教授主持。首先舉手發言的是全程參與的美利堅大學MA的新生,他表示以前對佛教並不瞭解,透過這次會議深入瞭解華嚴後,決定了自己的學習方向。會極法師與自莊法師也在這場圓桌會議中代表ABLS,跟與會學者分享華嚴的理論與生命實踐的意義。自莊法師特別介紹了華嚴蓮社耗時十年編纂《新修華嚴經疏鈔》的工程,此項成就令在場學者,特別是使用《華嚴經疏鈔》進行研究的學者們深感敬佩,紛紛詢問相關資源鏈接。而所有學者對ABLS贊助這場研討會表達謝意,教授們也表示非常感謝能受邀參與這場工作坊的學術饗宴獲益良多,尤其是在美國本土舉辦的佛教學術會議,不僅方便西方學者們深入交流,也對推動西方英語世界的佛教研究具有深遠意義。接著,整場圍繞這次研討會能收攝所有發表子題的華嚴主題進行討論,最終達到的共識是一個關鍵字embedded,意指從這次十三個發表及演講的主題,發現華嚴思想實質上蘊含於天台、禪、淨土等其他宗派、社會、歷史、當代等議題中,蘊含無限延伸與發展的可能。最後,朴眞暎教授說明按照與 ABLS 所簽署的計畫,是一年舉辦研討會隔一年出版論文集,為趕上明年出版的計畫,請所有學者協助完成各自論文全文。由於距離上次西方世界辦理華嚴研討會以及出版論文集已經有十五、六年的時間,因此,這次 ABLS 支持贊助的 2024 華嚴論壇,正是華嚴思想研究在西方世界的另一個里程碑。

閉幕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