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22) 入海取沈水喻

( 二十二)入海取沈水喻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沈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值。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羅漢。
【譯文】
從前有一個富人的兒子,到海裡去取沉在海底的香木。過了好幾年,才採了一車。拉到家後,就到集市上去出售。因為價格太高,所以沒有一個人來買的這樣過了許多天都沒能把香木賣掉,他心裡非常厭煩,人又疲倦,所以非常苦惱。後來見人賣木炭賣得很快,就想:還不如把香木燒成木炭,這樣可以賣得快一些。
所以他就把沉香燒成木炭,到市集上去賣,總共只得到了不到半年木炭的錢。
世間的蠢人也是這樣。在佛教教義中,勤奮修行,希望以後能得到佛果。後來因為求佛果非常困難,就矇生了退卻的念頭。還不如發心去求小乘的聲聞果,迅速了斷生死輪回之苦,作一個阿羅漢。
【評解】
最美的景色往往是在萬山之巔,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看到。如果知難而退,那就只能在山腳下徘徊,于美景無緣了。